找矿突破,看陕煤地质如何落子青藏新
“青藏新地区不是勘探的‘禁区’,而是找矿的‘富矿’。” 这是陕煤地质人深入这片土地后的共识。
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的时代命题下,陕煤地质敏锐捕捉国家需求,以青藏新地区为拓展地勘主业、实现转型发展的核心靶区,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地勘企业向现代化综合地质服务商跨越的突围之路。
破局:锚定战略靶区,勇闯勘探“无人区”
青藏新地区富集传统煤炭、锂钴镍等新能源战略矿产,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更成为高原绿色发展的“隐形动力”。
2006 年,陕煤地质首支队伍挺进青藏高原,正式拉开“找矿远征”序幕。近20年间,他们先后完成盐湖、金属矿、煤层气、地热资源勘查等几十个重点项目,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找矿答卷。
针对青藏地区独有的盐湖矿藏,陕煤地质整合水上物探、陆地钻探双重技术,构建起“空中-地面-地下”立体探测体系,精准勾勒盐湖地质结构与资源分布。其中在青藏高原深层卤水钾矿勘查中,团队对预查区以钾为主的固、液体盐类矿产资源远景作出科学评价,为我国钾盐资源安全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围绕非煤领域战略新型矿产资源,陕煤地质持续突破。在新疆萨尔托海蛇纹岩矿普查项目中,聚焦蛇纹岩这一特色矿产,填补当地特色非金属矿产勘查空白。今年8月,陕煤地质更是成功竞得新疆若羌县塔什达坂北锂矿探矿权——这是历史上首个锂矿探矿权,标志着其在战略性新兴矿产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迈出“精准找矿”关键一步。
创新:以技术破难题,守好绿色与安全“生命线”
陕煤地质始终将“技术突破”“绿色勘查”“安全生产”作为三大核心抓手,既解锁资源宝库,又守护这里的绿水青山。

面对新疆大倾角煤层勘探难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关键适配技术,成为西部同类矿区勘探的“技术范本”;在新疆阳霞矿区合同额1.06亿元的勘探项目中,建立多参数为一体的三维地质模型,显著提高煤炭资源量估算精度。
在西藏阿里改则县先遣铜铁矿普查中,改进泥浆运用技术“防塌钻井液”,实现破碎地层5.05米/小时钻进新纪录,同时创新运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技术,减少高原植被破坏。新疆西沟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中,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吊运设备,在天山北麓原始森林中完成成百上千次精准起降,避免生态破坏。
温度:从资源勘探到民生保障,延伸地勘价值
陕煤地质的脚步,从未止步于“找矿”——他们更将地勘技术与民生需求、区域发展相结合,让资源勘探绽放民生温度。
在清洁能源利用领域,陕煤地质用地热温暖“世界屋脊”:在西藏错那,团队打破专家固有认知,在普遍不被看好的区域成功打出浅层地热,成为西藏首例地热集中供暖项目,后期为33万多平方米区域提供热源,惠及1020户牧民和边防部队官兵;完成西藏阿里朗久、康马县等多个地热田开发建设工作,助力区域能源转型。
在民生供水领域,陕煤地质在青藏高原搭建起一张覆盖多领域的供水保障网:建设山南市错那部队水源井,保障国防领域用水安全;打造拉萨教育城水源泵,支撑教育园区日常运营;修建错那、羊八井扶贫井,助力贫困地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陕煤地质在青藏新的实践,代表了整个地勘行业转型的方向:从单一资源勘探转向多元能源保障、服务战略资源供给。他们正在走出一条兼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真正的突围之路——既属于企业,也属于时代。